來源:武漢分公司黨支部 發布時間:2018 年 06 月 20 日 瀏覽次數:1250 作者:李敏
我的祖父過世已經三十年了,現在家里還留著他親手做的折疊靠背椅、貼面方桌、四方凳,桌子的腳有的部分被刻細、有的部分雕著花紋,摸上去非常光滑,一點毛邊都沒有,鋸、刨、車、銑、鉆他樣樣精通。
祖父是個很講究的人,吃飯的時候不能講話也不能出聲音,記不住時頭上總會被他敲上一筷子。他的衣服雖然舊但總是干凈、整潔,他從不穿皺了的衣服。他喜歡戴帽子,口袋里總是裝著干凈的手絹。他喜歡小動物,曾經養過幾十只鴿子和一大籠綠皮鸚鵡。
祖父經常在東方剛泛起魚肚白時,便帶著自己的工具騎著二八自行車去工地,怕浪費時間,他經常在工地上解決自己的午飯。我不理解祖父為什么每次都這么快地趕工,勞心又勞力的,祖父說:“手藝人吧,工藝要好,做事的時候可得用心,不能三心二意,今天能做的事情今天做完,不可拖到明天做。”聽了祖父的話,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。他對待工具極其愛惜,從不借人。如果有小孩偷偷動了他的工具,他只把眼睛一瞪,那個孩子再也不會犯第二次錯。他又是個非常慈祥的人,不到三歲的我和妹妹是被祖父從河南接回來的,我們染了一身的跳蚤,他細心燒水煮衣服、褲子,幫我們洗頭。
聽祖父講故事是我最喜歡的事,吃了晚飯,坐在院子里乘涼,祖父一邊為我搖扇子,一邊有聲有色地講楊家將、武松打虎、花木蘭替父從軍等故事,眾多栩栩如生的足智多謀、俠肝義膽、宅心仁厚的英雄形象便在走進了兒時的我心里。祖父記性好,《三字經》、《弟子規》等可全文背誦,常常給我講“首孝悌、次謹信”,“凡出言、信為先”,“人間好事忠和孝,天下良謀讀與耕”等等,我也聽得津津有味。
祖父是江蘇揚州人,他一個人工資養活六個孩子,媽媽從小沒有穿過新衣服,但他們都上了學。他和祖母省吃儉用,有時候他會打零工,幫別人做家具掙錢,他的手藝是百里挑一的。有些人想請他,但請不來,便想商量由他提供木料,這樣可以多賺錢,但他只提供手藝不提供木料。他說:“木料公家有,但我不能碰,我只用手藝掙錢”。按照別人說他的話,他傻。祖父檢查出癌癥的時候,我還不到十歲,媽媽每天帶著我去看他,給他按摩腿和腳。因為經常浮腫,他半坐在親手做的躺椅上慢慢嚼著饃饃干,媽媽按摩完后會燒水給他泡腳,由于病情加重,為了減輕他的痛苦,媽媽按摩的時間變長,我就承包了他的雙腳,現在我還記得那種感覺:腳很大,是腫的,有些涼。
祖父雖然離開我們多年,但“正直、勤勞、節儉”的樸素家風一直深深影響著我們家子孫后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