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大壩景區管理處 發布時間:2019 年 07 月 22 日 瀏覽次數:1995 作者:詹世軍
站在丹江口大壩之巔,俯瞰下游,江水悠悠,漁舟海鷗盡收眼底;回首平視,煙波浩渺,碧水連天,給人以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”的優美意境;極目遠眺,青山隱隱,山環水繞,湖光山色交相輝映。
欣賞著美景,聽著大壩景區講解員生動的講解,我們仿佛聽到了1958年初冬鳳凰山傳來的一聲震天巨響,恍惚又看見了那個紅旗招展、人山人海、艱苦卓絕的宏大建設場面,十萬大軍、十萬條扁擔、十萬雙肩膀,肩挑背扛,日夜奮戰在漢江河上,勞動號子響徹云霄,戰斗場面震撼大地。那是一場艱苦卓絕的興水戰爭,更是一場規模宏大的人民戰爭,“走進羊皮灘,兩岸是荒山,喝的是泥巴水,住的是油毛氈。”這段順口溜,反映了丹江口大壩建設者們的艱苦生活。建設大軍身裹三尺雨布,以天為被,以地當席;他們以苦為樂,向漢江宣戰,不少人甚至為之付出了生命。60多年前,老一輩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抒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水利史詩。他們用血汗澆鑄起山一樣巍峨的壩墻。從此,“漢江大水浪滔天,十年倒有九年淹。賣掉兒郎換把米,賣掉妮子好上捐。打死黃牛餓死狗,背起包袱天邊走”的漢江給兩岸人民帶來的巨大洪澇災難已成為歷史。丹江口大壩浸透著他們艱苦奮斗的意志和無私奉獻的信念,它是一幅宏偉的時代畫卷,更是人類水利發展史上的奇跡。
在工程展覽館展廳里,品讀著一段段感人的文字,觀看一張張珍貴的照片,仿佛無數張純樸善良、青春洋溢的面孔向我們涌來,當年年富力強的青年,如今垂暮之年的老人,時而清晰,時而模糊——在那個肩挑背扛的年代,老一輩水利人在這里拋灑青春、熱血和汗水。他們渾身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勁,為了水利建設,心中一直有一個信念支撐著他們——只有興修水利才能吃飽飯,過上好日子,為子孫后代造福,老一輩人樸素的情懷和故事讓人感動。
半個多世紀過去了,十萬大軍奮戰在漢江上的身影漸行漸遠。但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,一代代水利人堅守,理想從未破滅,漢江精神薪火相傳,大壩加高續征程。2005年,丹江口工程迎來了她生命的新歷程——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正式開工。在大壩加高的無數個日日夜夜,烈日、汗滴、冰雪,那凍裂紅腫的雙手、夜不成寐的夜晚;反復涂改的圖紙;一個個項目落實后,安全帽下那由衷的笑臉,蕩開的皺紋,托起了我們心中的夢想,一代偉人的偉大構想實現了。
2014年12月12日,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正式通水。一條河從丹江口水庫的陶岔渠首悄然出發,濤濤向北流。一路水質清冽、綠樹環繞,清澈的漢水給干渴的中原、華北和京津大地帶來豐盈的滋潤。那是一條人間的河漢,那經過長途跋涉后到達的水,最終被捧在杯子里端詳,一口口飲下,化為淡淡的甜,化為一種若有若無的訴說。
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”曾踏歌漢江的孔子,如果再涉漢江,再到丹江口,面對今日之變化,不知道又要吟唱出何等的感慨。“神女應無恙,當驚世界殊”,想必神女也要為這偉大工程驚嘆。正是一代代漢江水利人的自強不息、忠誠擔當才鑄就了今日的輝煌。
工程建設需要忠誠擔當的水利精神,水利工程的守護更要繼承和發揚這種精神。1983年10月的特大洪水在人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。160.07米,丹江口水庫建庫以來第一次超越千年一遇洪水位,洪水掀起的巨浪沖打在廠房及尾水的壩體上,驚天動地,聲震如雷,令人震憾——這是水與陸、生與死的攻防。“壩在人在,戰斗到底”,在這場防汛搶險戰斗中立下了這樣的誓言,千鈞一發之際,漢江水利人眾志成城,力挽狂瀾。2005年、2010年、2011年……一次次防汛搶險,漢江人經受住了一次次考驗,也一次次詮釋著水利人的忠誠與擔當。2014年夏季,河南省出現了嚴重旱情,在長江防總的安排和部署下,丹江口水庫向平頂山市應急調水,為平頂山市城市生活用水解決了“燃眉之急”。
“守護樞紐是我們的職責,我們必須敢于擔當,確保防汛安全!”“作為水利企業的員工,我們有責任在項目建設中把好關,確保生態優先。”“作為一名水庫管理人員,我要牢記總書記的叮囑和要求,做好水庫的守護者。”漢江水利人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從左岸至右岸、從壩面到廊道,無論嚴寒酷暑,任憑風吹日曬,都有工作人員忙碌的身影。他們用心呵護著巍巍大壩,換來了水庫水質、蓄水、供水安全,換來了沿岸百姓安居樂業,換來了受水地區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。南水北調為中國北方送去了清冽、甘甜的生命之源。此刻,水都與首都人民心連心,正如那古詩里所描寫的“我住長江頭,君住長江尾,日日思君不見君,共飲一江水”情景。
水利人與水為伍,與水為伴。在中國水利事業的發展過程中,千千萬萬個水利人像漢江人一樣,堅守在山川河流的深處,奔走在農田泥土之間;披星戴月,山河為伴,常年漂泊在外,風餐露宿。他們搶險救災,奮戰不息;他們,沒有驚天的業績,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執著!他們就像江河里的一滴滴水,干著平凡的工作。正是每個水利人愛崗敬業的實際行動,成為水利事業一次次取得新成就的最堅實基礎,他們也成為了新時代最可愛的水利人。
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。從黨的十八大美麗中國的提出,到十九大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的重大部署,新時代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——由工程治水轉變為生態治水。人民對優質水資源、健康水生態、宜居水環境的美好生活向往,也就成為了新時代水利事業的光榮使命。
隨著老領導夏克撒下一粒綠色種子開始,漢江水利人從此踏上了打造“綠色漢江、和諧漢江”的征程。場地覆土、地形整理、雜灌清理、花木栽植——轟轟烈烈、如火如荼的綠化景觀及環境整治建設讓壩區悄然發生著變化。現如今,綠葉碧草,花枝競放,如同構筑了一道生態屏障守護著一庫清水。壩前公園草木蔥郁、綠樹成蔭;松濤山莊瓜果滿園,桃花、梨花漫山遍野,生態茶園郁郁蔥蔥,茶香四溢;丹江口大壩“左岸觀葉、右岸賞花”的格局已具規模,兩岸青山有櫻花作伴,與銀杏為伍,丹江口大壩水利風景區成為了丹江口市的一張靚麗名片,一座生態之城正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崛起。
“要進一步明確水利風景區功能定位和目標內容,發揮綜合效益,維護河湖健康,提供更多優質水利生態產品。”丹江口大壩景區作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,將牢記鄂竟平部長的殷殷囑托,擔當起守護大壩安全、水源保護的職責,使水工程安全不斷加強,水資源得到更有效的保護,水生態環境進一步修復與改善,水文化、水科普不斷弘揚,為人們打造水清岸綠、風景優美、人水和諧旅游環境,為人們提供優質生態產品。作為新時代水利風景區的工作人員,我們也要在守護好一庫清水的同時,向游客講好建壩故事,成為新時代水利精神的傳播使者。
上善若水,潤物無聲。作為新時代的水利人,作為北方人民的守井人,我們擁有丹江口水庫一樣的寬廣胸懷,我們用忠誠擔當守護一庫清水,讓青山永駐、綠水長流。
(此稿為長江工會“我心中的新時代水利精神”主題征文一等獎作品)